上海市合作交流办百万专项资金公益项目启动,全力帮扶困难癫痫患者 2025-08-07 15:04 返回列表

癫痫是神经科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列入国家大病统筹范围。据国家抗癫痫协会资料,我国现存癫痫患者超1000万例,每年新增40万例,其中未接受规范化治疗患者数量超400万例,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癫痫的首诊误诊率高达30%(如失神发作易被误判为注意力缺陷)。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严峻的治疗现状,6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联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医务分会、普陀区残疾人联合会、普陀区知联会、上海仁德基金会,于上海德济医院/青岛大学上海脑科医学中心举办第十九届“国际癫痫关爱日”帮扶活动。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上海市合作交流办云南省癫痫及脑瘫青少年公益项目,投入专项资助资金124.50万元。项目旨在通过推动高水平专家、先进诊疗技术及标准化诊疗体系资源精准下沉,帮助偏远地区癫痫、脑瘫患儿获取科学规范治疗,同时构建“输血”与“造血”并重的长效帮扶机制,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本次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癫痫患者现场获得了由顶尖专家团队制定的精准诊疗方案。面向困难患者,活动提供多维度医疗公益援助,涵盖神经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测、外科手术及生酮治疗等领域,助力其获得全面治疗支持。经评估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由专家组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符合援助条件的患者,可获最高3万元的专项公益基金资助。活动期间累计会诊300余人次。

 

国家脑科学博士后工作站领衔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原纽约大学助理教授、上海德济医院癫痫中心主任郭辉教授提醒广大患者和家属,癫痫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规范药物治疗,使癫痫发作得到充分控制,剩余的30%,外科手术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当下,癫痫外科领域已取得革命性突破。在病灶定位方面,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脑机接口技术之一脑内电生理脑外监测技术体系化(体系化SEEG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致痫灶的毫米级精准定位,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外科技术层面,微创理念不断创新,通过神经导航、机器人辅助等手段,在确保病灶彻底性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正常脑组织损伤。功能神经调控领域,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新型术式已形成标准化操作规范,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患者耐受性。此外,生酮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因此,在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与医疗专家的协同帮扶下,患者及家属要坚定信心,通过规范诊疗的科学路径,一定能重回正常生活轨道。